自然農法《番外篇》




 秀明農法講堂 | 實做課堂紀錄 | 學 習 心 得 |

秀明農法講堂

講  師:幸福農莊 陳惠雯老師
師資簡介:秀明自然農法協會 理事長
     幸福農莊女主人
     著有《食在自然》、《幸福市集:種的安心、吃的放心》、及《食育小學堂: 飲食教育的16堂課》等書籍

【第一講】2016/12/12

↑ 課程側錄影片 ↑ 課程內容文字紀錄


【第四講】2017/11/24

↑ 課程錄影 ↑ 課程紀錄

相簿集

2016/12/12 第一講
2017/01/16 第二講
2017/03/17 第三講
2017/11/24 第四講




 秀明農法講堂 | 實做課堂紀錄 | 學 習 心 得 

實做課堂紀錄 

斑馬老師指導(共40堂課)

講  師:水底寮自然菜園長 黃振益老師

指導內容:學習自然農法田間管理原則及播種育苗、做畦栽培、農具運用、繩結棚架施作、農地規劃、育苗採種…等農耕實務技術。

學習對象:在地居民、想學習自然農法的小農、關心農業糧食及食安問題的小民、想自家種菜的人、想學習農育或食農教育課程操作。

應用效益:以「師法自然、順應自然」的農事栽植管理,了解食物與人類生命、生態萬物與自然環境關係,培育專業農業人才與發展食農教育基礎。

2016/11/18 第01堂@苦苓腳
2016/12/23 第06堂@蟾蜍嶺
2016/12/30 第07堂@香波館後
2017/02/03 第10堂@苦苓腳
2017/03/03 第12堂@瓜棚菜園
2017/03/31 第14堂@香波館後
2017/04/14 第15堂@瓜棚菜園
2017/04/28 第16堂@瓜棚菜園
2017/05/19 第18堂:栽前處理
2017/06/23 第20堂:採種
2017/07/07 第21堂:菜園管理
2017/09/01 第25堂:採種
2017/09/15 第26堂:機耕
2017/09/29 第27堂@冷水坑

2017/10/13 第28堂@冷水坑

【種植規劃】
一、說明大型作物如何種植於菜畦中央(如:高麗菜、包心白菜…等)。
二、如何利用生長時間不同充分利用土地(如:同菜畦兩旁種植小型葉菜類,由於大型作物的所需時間較長,可於旁種植時間較短)。

【土層結構與鬆土】
一、認識土層結構:老師以土鍬將土層挖開,讓我們看土層結構,為大家說明土層軟硬層之分。
二、土壤通風性的重要:說明在鬆土過後的菜畦上面灑種及與在未鬆土與整理的第上面灑種比較,對照生長過程中成長的變化與優劣。
三、各式鬆土工具操作:說明大型鬆土叉、小型鏟子、耙子在不同時期運用方式。

2017/10/27 第29堂@冷水坑

【田區狀況觀察】
一、病害觀察:在瓜果菜園有種植關刀豆,觀察下發現有一棵關刀豆植株發生病害,老師提出因為這種豆科植物生命力旺盛,發生病害需要再觀察是否週圍環境改變所造成。
二、豆科植物種植規劃:如何規劃園區其他區域種植豆科種類規劃,例如:四季豆、敏豆等等,可以再將其列入整體安排與考量。

【雜草管理&蟲蟲危機】
一、草的管理:就目前狀況在田區中可以看到有兩種苗芽,分別是草與菜,同樣是處於苗期而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否適合且真正需要?通常我們會積極處理所長出的雜草,會不會因此傷害同時正在成長的菜苗?若是如此我們是否需要進行除草工作?老師在此部分也引導大家進行思考。
二、蟲蟲真的是危機嗎? 在田區中我們會遇到許多類型的昆蟲或是生物,然而以土撥鼠為例,如果在田區中出現,大多人認為對於作物是種危害也會想辦法進行處理,但若以另一種角度來看,能將土壤鬆動使土壤通透性增加讓空氣進入土壤中,可以讓植物根系有良好成長,那麼土撥鼠即是最好的幫手,所以所謂害蟲益蟲的定義同常是定義在對於人們對於作物收成的好壞而定。

2017/11/10 第30堂@冷水坑

【田區作物觀察與水的管理】
一、田區作物觀察:於10/13進行兩種方式種植同品種蔬菜,分別是鬆土種植與無鬆土種植,而今天所可以觀察沒有鬆土的實驗區蟲害比較少,而人為鬆土的區域蟲害較多,老師提到這部分依然還是要持續進行觀察。
二、水的管理:作物並非完全不需要水分,但是過多的水分是不是一定對於作物有正面的影響必須評估,就眼前觀察到的田區濕潤程度是非常高的,也可以看到一些作物並沒有生長得非常好,整體而言建議可以降低水分的給予,加上也拿一些枯草進行覆蓋,表示若是有進行澆水則可以有保濕的效果。
三、田區種植規劃:依全部菜園而言,社區菜園的整體環境較為乾燥,所以會需要再進行一次整地,整理地需先讓菜園整體環境變為濕潤,再進行整地,再接續進行種植。

2017/11/17 第31堂@苦苓腳

【補種觀察與實做】
老師帶領大家進行作物補植,因先前有種植一些作物不過在觀察過程中也發現這些作物並非如預期中有良好的生長,然而為了不讓田區的空間利用有所閒置或是沒有完整運用,所以需要針對生長條件並不如理想的作物進行補救辦法,在旁邊再補種同樣的作物同時也可以達到土地完整性的利用。

【保溼與覆草】
老師引導大家進行補種之前仍需要整理種植面的雜草,另外整理後的雜草並不需要丟棄一旁,反倒可以在預計種植的種植面上進行覆蓋,一方面可以進行保濕,另一方面可以抑制接下來雜草的生長,所以老師也提到處理下來的的雜草如果能妥善利用也會帶來很多方便。

2017/12/08 第32堂: 農作規劃

【偏溼土壤的蔬苗】
因為土壤含水量高,目前可以進行疏苗的作物附近都有雜草的出現,在疏苗的同時也可以將周遭雜草進行清除,不過要注意一點就是要小心不要將作物一起拔出土面。目前土面上也不太適合進行豆類植物的種植,因為不清楚下雨的時間會維持到什麼時候,倘若持續下雨土壤含水量會提高,反倒會使豆類植物的種子在土壤中腐爛。

【農作討論與規劃】
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討論作物清單,主要以想要吃的作物為主,而非以經濟價值為考量,也可稱之為是欲望地圖。目前粗粗分為夏冬作物並將作物再細分為根莖類、瓜果類、葉菜類、香料類等等,而老師提到菜園環境與水火土的分析,在菜畦上面的規劃也將所提到的冬季作物納入考量。

2017/12/22 第33堂@冷水坑

【使用小型耕耘機整地】
學習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整地,首先會將草都清除開來,再次將土翻鬆並做畦,做畦的同時再次將整個可能遺留的草籽盡可能清除,再者將之前清下來的雜草再進行覆蓋,將預計種植的部分保留而尚未種植部分進行覆蓋保濕。

【巡田與補植規劃】
大型作物如:花椰菜、包心白菜、高麗菜、大芥菜等種植於菜畦中央,而於兩旁種植小型葉菜類,由於大型作物的所需時間較長大約2-3個月,可於旁種植時間較短的農作,作為土地可充分利用的部分。







 秀明農法講堂 | 實做課堂紀錄 | 學 習 心 得 |

學 習 心 得


自然農法班學員 吳兆竣

在學習自然農法前也有從事農業相關經驗,同時也有參與有機農業的管理與耕作的相關課程,然在此之前對於自然農法的認知較為偏頗,所以起初於學習之時有許多概念阻礙學習甚至對於課程不感興趣,但反問自己若這樣不就白跑了嗎?因而後續的學習也使我開始對於自然農法的改觀,慢慢發現自己對於"自然"的定義非常非常不清楚,總認為是一種放任沒有科學性的管理態度,然實際上並非如此,這使我非常震驚,發現自己對於農業的栽植原來觀察上與抉擇是有問題的,以往於種植講求速度與效率,但實際上這不是真的速度與效率,這點是在自然農法中實在的收穫,也藉此機會重新學習"自然農法"。與大家共勉~




自然農法班學員 蕭苑竹

很久以前就知道秀明自然農法,也很想學習丶自耕自食,分享多餘,但因緣一直未成熟,直到去年底,終於決定離職,一方面照顧小孩,一方面學,同時也在家裡試種。感恩利仁教育基金會在桂林辦這個班,很高興能就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學習。

秀明自然農法的五個原則:無農藥,無肥料,自家採種,連作,耕作者的心意。經過這幾次上課,有了更多的體認。上課時,老師總是引導我們去觀察、思惟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同一畦小松菜,一半好,一半被蟲吃?是日照(火)的關係?還是土的溼度(水)?斑馬老師也常提醒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底為何而做?除草是為了除草而除還是為了讓菜長得好?

為什麼不用肥料?因為會有硝酸鹽的問題,而且肥料會使菜(人)變依賴,菜會變虛弱,蟲就來吃。
為什麼要自家採種?因為種子是一切種植的?因為種子是一切種植的根本,沒有種子,什麼都不用講了。現在很多種子都掌握在孟山都等跨國企業,等於農業、糧食都在他手上,到時都只能聽他的!而且現在因為巿場經濟,很多品種迅速消失,一來可惜很多有特色的品種以後的人就看不到也吃不到了。二來我們的生活會愈來愈單調,因為缺乏多樣性,鳳梨就只能買到金鑽,小蕃茄就只有玉女和金珠。透過自家採種,不但可以保存有特色但小眾巿場的品種,而且種子會代代相傳,愈來愈強。那麼巿場只‧有1、2種品種不好嗎?老師舉例愛爾蘭曾因巿場上只有1、2種馬鈴薯,某年剛好發生疫病,馬鈴薯欠收,死了100萬人。

總之,為了保住種子,保住糧食自主丶自足丶安全丶美味,為了給自己和家人乃至更多人吃到真食物,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自然農法班學員 湯進春

第一次聽到有自然農法的學習,心裡真是歡喜,很期待這樣的學習,對於在都市的人從來没有務農的人來說,一切都是新的,雖然有些名詞聽不懂,但是對於理念課程及斑馬老師教的很能接受與相應,我自己雖没有農地可操作,但有實習農場可操作,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心裡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地對我們如此友善,滋養我們得賴以生存,一個都市人買菜、購物、飲食,許許多多其實都是來自大地,買的過程,使用的過程很少或幾乎不曾想過,這些都是大地所賜與,我們很少或不曾感恩大地,這是我要省思的,但我們又如何對待大地呢?………

種菜最希望就是有收成,而且收成完美、完整,這樣過程中會碰到問題,可能不完美、不完整,甚至没有,內心的變化是如何?我覺得有意思。民以食為天,我想如果有很多人甚至更多都市人不曾務農的人,務農的人都可以學習或體驗或參與這樣的環念或實習,應該多少會有一些體悟,讓我們更愛大地,更珍惜資源,永續環境,照顧生存、生活在地球的生靈,還有我們自己-人類,以上是我最為感受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自然農法班學員 林淑芬

國中之前假日就是下田日,照父母指導跟著作如:插秧、除草、種菜、挑糞(含人、豬等),農作物很少噴農藥,可以吃出蔬菜的天然美味,童年下田工作成為生命中美好的回憶,得知桂林村舉辦自然農法課程,故報名參加此課程。

自然農法,強調不使用除草劑、農藥、肥料、連續耕作、自家採種,讓自然力量自己做植物的優生與選種,視情況以自然草葉製成堆肥或保濕,在在顯示尊天敬地,天養人、人養萬物…,大家和平共處互不侵犯,最要禮敬的是斑馬老師無私、自然流露的實作教學。

10多年前身體因素認識自然醫學療法,開始接觸無農藥的蔬菜、水果,全家人的身體都變健康了,台灣30多年來十大死因「癌症」均排第一名,相信和農藥等等的使用汙染有一定的關係,很幸運的我們學習自然農法就是在為自己的健康邁進的一群人,也希望為大自然環境盡一份心力,將所學適時宣揚只是回歸以前「天然最好」而已,讓自然農法能在台灣這塊寶島亮起來,使生產、銷售、消費三者達到互信、感恩;感謝利仁教育基金會承辦此課程、講師群、出人、出地、出力的同行善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