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種樹林場之三

觀自在林場  因緣殊勝種樹夢


    觀自在林場位於雲林縣古坑鄉尖山坑,149甲縣道13公里處,從「自在學舍」指標岔路右轉後開始爬坡,林場就位於「自在學舍」上方,這也是林稱名稱的由來。這處國有林地海拔大約400〜500公尺左右,總面積約4甲,原本分屬兩位地主所有,遍植檳榔樹、果樹及竹林,現任主人賴景鎮分兩次取得土地承租權,他常表示這裡有三寶護持,因緣更加殊勝。

左下方的建築物就是自在學舍

種樹是道場

山頭護法為已任


    賴景鎮成長於群山環繞的古坑鄉樟湖村,早年父親種樹的記憶仍深刻留存,老家目前也還保留著3、40年前種植的高大松柏,他因從小耳濡目染,就這麼單純愛上山林及種樹,10多前,開始利用工作閒暇在老家樟湖及斗六住家一帶種樹,2006年學習廣論後更是不斷受到啟發,包括台灣樹王賴倍元種樹精神,他認為「廣論是根本,種樹是方便」,進而心生買地種樹的念頭。

賴景鎮總有說不完的種樹經

張瑞益(左)受其影響也決定投入種樹

    此外,他可說是同修張瑞益、陳俊言兩人走上種樹之路的引領者,更是他們眼中的種樹達人,後來也透過張瑞益的協助,因緣際會承租第一塊山坡地,接著又承租旁邊另一塊地,終於一償多年的種樹夢想。他從2014年4月14日與太太兩人合力執行造林計畫,這回可說全副精神投入,把種樹當作道場,儼然以這座山頭的護法自居,負責照顧起裡面所有的有情眾生,像猴群不時光顧林場的龍眼樹果實,徒留滿樹及滿地空殼,他也總是一笑置之。

樹苗、原生雜木及野草和平共生景象

     靠著多年自行摸索,他決定採行自然單純的作法,盡量維持原有地貌及植株生態,不砍除他口中自己落地生根的「土發仔」或「山發仔」植物,認為它們都有存在的必要性。接著選種大約10幾公分高的小樹苗,再一邊慢慢砍除滿山遍野的竹林及檳榔樹,雖然樹苗經常被蔓生的雜草覆蓋,有時不細看還真看不到他口中「迷你型」的小苗,只見一根根樹立的竹竿清楚標示落腳處。如今,一棵棵小樹苗,包括可以防崩塌的榔榆、獨角仙特別鍾情的光臘樹(白雞油)、九芎、肖楠、牛樟等等,慢慢被種植在需要步步為營的陡坡及稜線上,而竹竿上有兩個明顯的綁繩處,就是小苗逐漸長高的明證,他滿心期待三年後完全成林的美好景象。

陡坡上的榔榆已一枝獨秀

   不同時下常見的造林作法,種植大約20、30公分高的樹苗,他的心得是在無法澆水的情況下,小苗比較容易存活,只是要經常看顧,避免蔓藤類有機會危害,雖然藤蔓有時就像大傘可帶來保護,如果全部爬滿或持續強覆蓋就有可能影響存活,至於四周的雜草則無需除盡,因為可以保濕,讓土地呈現濕軟狀態,而且草樹共生也可維持生物多樣性,他也不期待樹苗快快長大,只希望能慢慢穩固地成長就好,因為小苗移種後的適應時間大約半年,所以他不會一次種一大片,總是先試種一、二棵,接著再多種一些觀察看看,接下來就任它們自由發展,無需太過呵護。

為了獨角仙特別栽種一小片光臘樹

                                                他也認為夏季不適合種樹,因雨水不穩定,加上今年天氣太熱,除非有足夠人力,或需要補種再說,這段時間可用於整地、照顧小苗及砍除檳榔樹,而下一波的種樹行動將於11月有露水雲霧的時節再度展開。

山黃麻自喻  山林復育先鋒部隊


    他認為種樹雖單純,卻擁有無上價值,不過本身仍缺乏許多專業知識,所以相當認同資訊交流的重要性,也希望能不斷吸收新知,像日前利仁基金會邀請植物專家李瑞宗老師前來指導,或是林友間彼此分享、共學,就帶來不少幫助。此外,他建議未來基金會能扮演種樹的教育推廣角色,如舉辦導覽志工培訓,或協助說故事,至於環境教育活動他也是樂見其成,只是應考量基地環境,以自己林場為例,他願意提供部分合適空間,不建議全部開放,一來不安全,二來恐影響林場生態。

試種的紅豆杉小苗

    偏好千年木的賴景鎮,選擇在制高點的通風處種下兩棵紅豆杉,雖然目前植株高度有別,能看著它們慢慢成長已讓他心生歡喜。常說因緣一到就會買地種樹,而且現在還只是一開始,這位種樹達人總是以山黃麻自喻,就像生命有限的先驅植物,心甘情願成為山林復育的先鋒部隊。
    上次李瑞宗老師來訪,曾讚許觀自在林場的生物多樣性已相當足夠,只建議景觀部分可再加強,適度混種適合賞花的原生植物如苦楝、台灣欒樹,所以他考慮日後在環山步道兩旁多種些花樹,雖然目前林場看來仍是一片雜草叢生景象,未來榮景似乎早已在他的腦海中具體成形。

賴景鎮(左)認為李瑞宗老師(中)前來指導讓林友獲益良多